教研室主任: 执笔人:孙传波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心理测量
课程编号:052005
英文名称: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 72 实验学时:0
学 分:4
开设专业:心理学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让学生学习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即如何根据心理测量的原理来科学地编制测验,这里涉及到测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测验常模的制定等。学生学会了这些基本原理,不仅有助于将来自己编制各种测验,也可对已有测验进行正确的评价。二是心理测验的具体操作,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懂得各种心理测验的原理,更要自己会实际操作使用。在本课程中将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智力、人格、态度等各种测验的操作程序,并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编制各种测验,也可对已有测验进行正确的评价。
2.熟悉智力量表、人格量表、心理行为量表等相关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心理测量理论部分包括心理测量史、测量的性质、测验的编制、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心理测量具体方法部分包括智能量表、人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
课程重点:测量的性质、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课程难点: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第一章 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
1.了解孔子与孟子相关的测量观;
2.了解中国民间的测量观。
第二节 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
1.了解早期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与训练尝试;
2.掌握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3.理解高尔顿的思想和贡献。
第三节 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
1.了解心理测验在西方的发展;
2.掌握比奈和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第四节 心理测量和测验在中国的发展
1.了解旧中国心理测验的发展与停滞;
2.理解近20年来的发展。
第二章 心理测量的性质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问题
1.了解测量的定义;
2.理解测量的要素;
3.掌握四种测量水平和测量量表。
第二节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1.了解心理测量的定义;
2.理解心理测量的可能性;
3.掌握心理测量的及特点。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1.了解心理测验的定义;
2.理解心理测验的三要素;
第四节 心理测验的种类
1.了解根据测验的对象、人数、材料、解释方式等标准,分成的类别;
2.理解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
第三章 信度
第一节 信度的理论
1.了解信度的操作定义;
2.理解抽样误差、系统误差和测量误差。
第二节 测量误差的来源
1.理解测验本身引起的测量误差及被试引起的测量误差;
2.掌握主试及测验情境引起的测量误差。
第三节 信度估计的方法
1.掌握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存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分半信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理解各信度误差的来源。
第四节 其它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
1.理解分数分布范围的影响;
2.掌握测验长度及测验难度对信度的影响。
第四章 效度
第一节 效度概述
1.了解效度的操作定义;
2.理解效度和信度的关系。
第二节 内容效度
1.了解内容效度的含义;
2.理解表面效度。
3.掌握验证测验内容效度的程序。
第三节 效标关联效度
1.了解效标的概念;
2.掌握效标关联效度的估计方法。
第四节结构效度
1.了解结构效度的概念;
2.掌握结构效度创立的基本步骤。
第五节影响效度的因素
1.理解测验本身、测验的实施和计分、被试及效标的因素。
第五章 项目分析
第一节 项目的难度
1.了解难度的概念;
2.理解难度对测验分布的影响;
3.掌握0、1计分及非0、1计分测题的难度计算方法,以及选择题难度的矫正公式。
第二节 项目的鉴别力
1.了解鉴别力的概念;
2.掌握鉴别力的估计方法
第六章 测验分数的解释
第一节 常模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
1.了解常模与常模参照测验;
2.理解智龄、年级量表、顺序量表、比率智商;
3.掌握百分等级量表。
第二节 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
1.了解内容参照分数;
2.理解效标参照分数。
第七章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第一节 明确测验编制的目的并选择适当材料
1.了解目的的确立;
2.理解测验材料如何选取。
第二节 编写测题
1.了解测量的种类;
2.掌握项目编写的一般原则及不同类型测量的编写。
第三节 试测和测题的分析
1.理解试测的要求;
2.掌握测量的分析。
第四节 测题的选择与编排
1.理解测验的选择维度:鉴别力、难度、长度等;
2.掌握测量的编排:并列直进式、螺旋式、混合式等。
第五节 测难的标准化
1.掌握测验实施过程的标准化:指导语、时限、主试和测验实施的外部环境等;
2.理解测验内容的标准化、评分的标准化和解释的标准化。
第八章 测验的使用
第一节 主试的资格
1.了解心理测验的专业理论知识、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和测验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二节 测验的选择
1.了解测试对象的受测条件;
2.理解所选测验的特点。
第三节 测验的实施
1.了解测试开始前的准备;
2.理解测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第四节 测验的评分
1.了解原始分数的获得;
2.掌握原始分数的转换。
第五节 测验结果的报告
1.了解测验结果的综合报告;
2.理解测验结果的解释和建议。
第九章 智力测验
第一节 智力测验概述
1.了解智力测验、智龄、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
2.掌握智力的分布和分类标准。
第二节 个别实施的智力测验
1.掌握比奈量表和韦氏量表。
第三节 团体实施的智力测验
1.掌握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第四节 智力测验的使用
1.理解智力测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性别、遗传、家庭环境和社会地位、文化与教育等;
2.了解智力测验的应用与争论;
3.掌握智力测验使用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十章 人格测验
第一节 人格测验概述
1.了解人格及人格测验的概念;
2.理解人格测验的种类。
第二节 自陈量表
1.掌握16PF、MMPI、EPQ及其他问卷式自陈人格测验;
2.理解人格自陈量表的主要优缺点。
第三节 投射测验
1.了解投射测验的分类;
2.掌握几种主要的投射测验。
第四节 人格测验中存在的问题
1.了解人格概念的不一致;
2.理解伪装和社会赞许反应。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1.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了解瑞文推理测验的设计者及测验的种类,理解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适用人群,掌握瑞文推理测验的实施过程。
2.16PF
理解16PF的适用人群,掌握16PF的使用要求及实施过程。
3.EPQ
理解EPQ的适用人群,掌握EPQ的使用要求及实施过程。
4.SCL-90
理解SCL-90的适用人群,掌握SCL-90的使用要求及实施过程。
四、学时分配
章 次 |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小计 |
讲授 |
实验 |
上机 |
习题 |
讨论 |
课外 |
备 注 |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 |
4 |
4 |
|
|
|
|
|
|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性质 |
8 |
8 |
|
|
|
|
|
|
第三章:信度 |
8 |
8 |
|
|
|
|
|
|
第四章:效度 |
8 |
8 |
|
|
|
|
|
|
第五章:项目分析 |
8 |
8 |
|
|
|
|
|
|
第六章:测验分数的解释 |
6 |
6 |
|
|
|
|
|
|
第七章:编制测验的一般程序 |
8 |
8 |
|
|
|
|
|
|
第八章:测验的使用 |
6 |
6 |
|
|
|
|
|
|
第九章:智力测验 |
4 |
4 |
|
|
|
|
|
|
第十章:人格测验 |
4 |
4 |
|
|
|
|
|
|
实验及讨论:瑞文标准推理测验、16PF,EPQ,SCL-90 |
8 |
|
4 |
|
|
4 |
|
|
合 计 |
72 |
64 |
4 |
|
|
4 |
|
|
五、考核说明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为考查+考试,平时作业成绩(考查)占30%,期末考试成绩(考试)占70%。
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一)主要教材
1.金瑜《心理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戴海崎等《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郑日昌等《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二)主要参考书目
1.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美国心理学会、全美教育测量学会主编,燕妮琴、谢小庆译《教育与心理测试标准》,沈阳出版社,2013年。
2.凌文辁、方俐洛等《心理与行为测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3.郭庆科《心理测验的原理与应用》,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