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预告|博士的修行之道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22届博士毕业生学术生活经验分享会

【点击量: | 发布日期:2022-06-16】


                     

                      


特邀嘉宾


唐爱民,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教育学原理、教育领导与管理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后合作导师,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者”。兼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教育学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道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等。近年来,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权威学术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道德教育范畴论》《20世纪西方社会思潮与道德教育》《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等专著十余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等16项;主持山东省一流课程《德育原理》。曾获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勇于创新奖”负责人(2021)、山东省委组织部“干事创业好团队”负责人,全国教育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各1项,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等奖励。



主讲博士研究生风采


任祥华,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山东工商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曾获得山东省优秀团干部、山东省十佳辅导员博客、山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主持的《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制度研究》获批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重点课题。2016年,到团中央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挂职,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开始专注于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研究。博士论文选题《大学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研究》,按照“大课程观”课程体系基本框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维度对大学第二课堂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并开展了全面的实践,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参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读博期间在《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管理》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篇。



于家杰,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齐鲁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先后被评为“就业先进个人”“教学管理先进个人”“普通话推广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主要讲授《计算机文化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概论》《教育学原理》等课程。主持并完成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山东省文化厅艺术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与此同时,以独立作者或首位作者在《现代教育技术》《当代教育科学》《Journal Of 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ie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刘丙利,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聊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1998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2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教育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发表CSSCI论文3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研究兴趣为高等教育信息化、技术社会学。



李春迪,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曾任职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视觉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具有丰富的教育领导与管理实践经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教育领导与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学术研究,围绕“过程德育”“学科德育”“教育领导智慧”“存在论视域下的师德”“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教学”等内容发表论文五篇:基于道德行为的时间逻辑提出了过程德育的理念;对学科德育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构想;基于实践逻辑提出了教育领导智慧生成的路径;在存在论视域下对教师德行的本质与修养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遇到的困厄提出了澄明之径。其论文《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价值》获2019年度“中青年德育论文奖”二等奖。



刘永,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国教师博物馆副馆长。200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在《中国电化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究》《江苏高教》《中国教育报》《博览群书》《世界文化》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荣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



姬晓灿,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博士研究生期间,成绩优异,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科研成果。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大数据时代技术赋能教学的可行路径;提出了“立德树人,用好一线课堂”的价值追求;构建了学科项目化教学的理论体系;创设了学科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样态。其读博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包括重要媒体文章一篇,CSSCI系列期刊论文四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两篇,其中一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与此同时,参与、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并担任主要工作。在科研过程中,秉承专业博士的发展理念,在不断夯实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同时,持续拓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把科研做在第一线,把论文写在讲台上。因扎实的学术功底与业务能力,在2019年被聘为教育部“统编教材西部巡讲团”专家组成员、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教学研究员;2020年,科研成果“中学历史项目化教学研究”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三等奖;相关成果获批山东省基础教育跨学科研究优秀案例;2022年,被评为山东省2022届高校师范类优秀毕业生。



夏小娜,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习分析、教育大数据)。攻读博士期间,主持并提前完成课题五项;以独立作者发表BKCI检索的专著Chapter一篇;以独立作者或首位作者发表或录用SSCI一区论文八篇、SSCI三区一篇、SCI/EI论文三篇、CSSCI论文六篇(其中通信作者一篇),其他中文核心论文四篇;以独立或者首位作者取得三十六项软件著作权;独立获2021年度省级优秀研究生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度第十二届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度省级优秀研究生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和2021年度校级研究生优秀成果奖,首位获第十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优秀论文奖二等奖;获NESIN 2022“Best Researcher Award”称号,获WSSE 2022、WSSE 2021、WSSE 2020的Best Chair和Best Technical Committee称号,被评为2021年度山东省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