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传统的教师教育格局已完全打破,传统的本科师范院校纷纷向综合院校发展,各市以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基础建立地方本科综合院校,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的中等师范学校被整合进高等教育体系,相对独立完整的省、市、县三级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已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省教师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需要重新定位,在传统师范院校中被边缘化、分散化的教师教育资源需要重新整合。改革现有教师教育体系,组建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教育学院,以此为依托开展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必然选择。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整体部署,结合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发展实际,引领教师教育改革,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创新教师教育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二、总体目标
未来5至10年,加快教师教育体系的恢复与重建,以从事教师教育的高校为依托,以强化教师教育学院建设为抓手,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建立20个左右集教师培养与培训于一体的教师教育基地,其中3至5个重点基地,使之建设成为全省或区域性的教师教育教学中心、培训中心、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服务指导中心,成为全省教师教育的骨干力量。
整合优化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馆等机构,建立100个左右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使之成为上挂高等教育机构、下联中小学校的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承担部分小学教师培训任务,负责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和师范生实习基地的建立、监管等工作,协助上级部门完成教师资格定期认证注册工作,接受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的业务指导。
通过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构建起以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为载体,以县(市、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支撑,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协调发展并适时依次递进,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教育为主要任务,开放灵活高效的教师教育新体系。
三、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
省级教师教育基地要在全省教师教育改革中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其主要任务是:
(一)整合校内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建立教师教育学院,并以此为依托建设教师教育基地。
教师教育院校要整合校内教师教育资源,凝聚校内学科优势,组建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直属的独立实体单位设置,原则上在原有教育学院(系)、教育科学学院(系)等相关院系基础上组建;无此类建制的高校,要整合校内教师教育资源,组建新的教师教育学院。在保持原学院(系)人员不变的基础上,将各院系的学科教学论教师并入。
教师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直属的独立实体单位,由高校相关校级领导兼任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全面统筹、管理全校教师教育资源。教师教育学院负责负责全校教师教育类课程、微格教学、常规教学技能、专业教学技能等课程的教学与组织工作;负责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业学位建设及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与各专业学院共同承担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的指导。
实行“3+1+2”本硕一体培养模式的高校,学生前3年在各专业学院接受所在专业的培养。在第3学年末,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通过校方组织的成绩审核和面试等选拔,合格者进入“3+1+2”培养模式。本科阶段(“3+1”阶段)学生的管理,由各相关学院负责日常管理;硕士研究生阶段,学生由教师教育学院负责日常管理。
实行“2.5+1.5”培养模式的高校,学生前2.5年在普通院系接受学科教育。第5学期末,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教师教育专业,(目前,国内已成立教师教育学院的典型高校有:南京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江苏大学等。)合格者进入教师教育学院,接受1.5年教师专业教育。学生的日常管理:大学本科的前2.5年,由各相关院系负责管理;后1.5年,师范生由教师教育学院负责管理。
此外,各教师教育高校可以依据自身条件,选择或创新适合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其他培养模式。根据所选培养模式的不同,决定教师教育学院是否承担学生的管理工作,以及何时承担学生的管理工作。学生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作为学生管理的部门,要统筹好不同培养阶段的管理工作,以保证学生管理的延续性。
(二)教师培训中心建设。各教师教育院校建立教师培训中心,按照省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任务和要求,根据全省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科学制定培训方案,科学规划教师岗位培训、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历提高培训和干部培训等各类培训,提升为全省教师培训工作服务的能力。改进教研、科研和教师培训方法,扎实有效开展网络研修;健全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与提高培训之间的衔接机制;依靠区域教育行政机构,建立教师个人档案,将教师的职后培训情况纳入个人档案统一管理,完善教师终身教育的他律管理体制。
(三)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建设。大力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研究,跟踪教师教育的学术前沿,积极开展与国内外教师教育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教师教育的学术水平。大力加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及时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为长期有效地服务基础教育打造坚实的基础。寻求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切合点和共生点,提高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适应性,提高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深度,完成一批在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四)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建设。加强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建设,统一规划教学技能训练实验室的建设,整合校内教师教育优质实验实训资源,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完善教师教育实验实训硬件环境建设,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师教育校内实训中心。
(五)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教学团队,团队由学科专家、名师、骨干教师、教研人员等组成,通过“百人千场”下乡支教巡回指导、讲课、评课、示范课等活动进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通过国内进修、出国考察、技能培训、中小学挂职等多种途径,培养在学科教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建设一支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效果明显、能够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学团队。
(六)名师发展平台建设。已具备一定研究基础和条件的教师教育高校要以学科为纽带,以专家为引领,以教研为载体,以资源共享为途径创建我省名师发展平台。教师教育高校专家要及时把国内外教改成果以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通过名师工作室、读书会、高级研修班等方式,引领名师成长。教师教育高校要通过共享教师教育教材库、教师教育课程库、教师教育案例库等为名师发展提供资源平台。
三、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申报标准和建设方案要求
(一)申报的基本条件
申报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的高校,应是具有5年以上从事教师教育的高校。其中申报重点基地的高校原则上应具有教育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有一定的师范生培养规模和中小学教师培训规模。
(二)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
学校对教师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办学理念先进,在整合校内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做好做强教师教育学院,高质量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等方面思路清晰,办学定位准确,发展规划科学合理。
(三)建设经费保障到位
学校对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的建设配套经费要按时足额保障到位,建设目标明确,建设项目具体,经费安排使用合理。
(四)组织机构健全
学校应成立由相关校级领导负责的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全校教师教育工作,集全校之力,制订和实施本校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计划,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和经费保证。
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必须以实体性的教师教育学院为依托,教师教育学院,要在学校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协调小组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本校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五)培养方案科学合理
1. 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根据教师教育发展趋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需求和学校的办学定位,围绕培养造就优秀教师的目标,修订完善师范生培养方案,创新点突出,特色鲜明,为中小学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高质量师资。
2. 课程体系完善。根据新时期教师培养目标的要求,积极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着力整合学科教育类课程,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着力加强教育实践与技能类课程,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保证教师教育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不低于20%的比例。
3. 强化实践教学。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与完善“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教育实习”的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把互为衔接的专题见习、模拟教学和教育实习,循序渐进地贯穿在师范生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切实保障实践教学时间和实践教育经费。确保中学阶段教育实践时间不少于12周,其中,教育见习时间不少于2周,教育实习时间不少于10周。小学阶段教育实践时间不少于16周。其中,教育见习时间不少于4周,教育实习时间不少于12周。
4. 加强师德教育和师范生养成教育。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将师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师教育过程之中。加强师范生课堂内外教育活动的结合,探索四年一贯、循序渐进的师范生职业养成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师范生的职业素养。
(六)师资队伍建设措施有力
教师教育基地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积极整合校内从事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若干个教师教育教学团队。具备数量足够、质量优良的骨干教师队伍,参与课程改革积极性高,实施课改的教育教学与教科研能力较强。鼓励引导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为师范生开设教师教育课程,逐步形成优秀教师直接参与教师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良性机制。积极吸纳基础教育的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师范生培养和专业发展指导。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去中小学进行教学实习和挂职锻炼。对新录用的没有中小学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都应有计划地安排去中小学锻炼1年以上。
(七)教学设施与教育实践条件良好
1. 教学条件良好。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师范类专业实验的开出率达到100%,订阅的国内外教师教育相关期刊100种以上。具备开展教育科研的良好基础条件与能力,能提供课改实验所必需的资金、设备等物质条件和较为完善的保障措施。具有良好的教师教育网络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基地还应具有为全省开发教师教育网络课程、信息化教学案例和开展教师教育网络资源服务的能力。
2. 教学实验设备完善。以现代多媒体教室、数字微格实验室、教育技术实验室、教育研究方法实验室和教育心理实验室建设为重点,加强校内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建设,拓展教师技能实训项目和实训资源,为师范生见习、研习和实习中的研究、实验和教学技能训练提供支持。
3. 具有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和措施明确。学校建立的教育实习基地与当年师范类毕业生数之比应不少于1:40。通过选派相关教师到实习学校锻炼、兼课、合作研究等形式,与实习学校构建新型的合作双赢的伙伴关系。
(八)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扎实
切实加强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帮助师范类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完善校内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拓展就业信息资源。引导和鼓励师范类毕业生去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就业的措施扎实有力,政策明确。
(九)改革教师培训模式
要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尤其以教师培训为主要特色的高校,要根据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的改革。科学设计教育理论与案例教育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努力开发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专题课程资源,把教学科研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改革经验及时融入培训内容之中,积极探索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形式和内容,积极推进利用现代远程网络手段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培训理论研究,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培训条件建设以及与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师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在全省教师培训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建设和评选程序
1.学校自建。各高校根据本校总体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特色鲜明和水平较高的教师教育基地。
2.申报。在学校自建的基础上,各校按照省教育厅制定的标准,根据自己的建设情况,向省教育厅申报省级教师教育基地。
3.专家评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学校申报材料进行评审。
4.行政审定。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根据全省教师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由教育厅确定当年度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名单。
五、省级教师教育基地资助建设经费及资助建设项目
至2015年,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共投入9000万元。其中省财政专项资助4500万元,分年度下拨。有关高校应不少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省级重点基地每个资助300万元,一般基地每个资助200万元。
省财政专项资助经费主要以建设项目为载体的形式进行下拨。省财政专项经费资助的项目主要有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建设、教师培训中心建设、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名师发展平台建设、师范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网络服务中心镜像网站建设等项目的建设。
省级重点教师教育基地除资助上述建设项目外,还将资助重点教师教育基地的基础教育教材库建设、网络课程库建设、信息化教学案例建设等项目建设。
六、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的检查验收和经费管理
省级教师教育基地采取省与高校共建、以高校自建为主的方式,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制度。有关高校与省教育厅签订基地建设任务书。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每年12月底前,各基地向省教育厅提交年度建设报告。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中期检查和建设终期验收,建设周期完成后进行总结验收评估。中期检查不合格的,教育厅将暂停专项经费的资助,并责成其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者将终止立项,并扣回财政补助资金。
为保证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的预期效益,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将建立健全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建设经费严格按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必须专款专用。各高校要强化财政资金的绩效考核,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附件:
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
申
请
书
学校名称(盖章)
基地申报类别
基地负责人
申请日期
联系电话
山东省教育厅制
填表说明
1.申请书限用A4纸张打印并装订成册。
2.申报基地类别为:重点基地或一般基地。
3.申请书中的师范类学科专业主要包括现行的教育类学科专业和以师范生为培养目标的学科专业。
4.表1中教师教育专任教师主要指教师教育学院的教师,包括从事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论的教师。
5.表2中基地负责人应为学校专职人员并承担实际工作,一般为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负责人。
6.所有表格均可另加页。
7.本表内容应真实、准确,并提供佐证材料。
8.本申请书所列各项视为申报学校的承诺,将作为以后基地验收的主要依据。
9.表格中的所有涉及到的数据统计时间均为2007.1.1- 2009.12.31止。
目录
1.学校基本情况
2.教师教育基地负责人简介
3.教师教育基地建设的总体设想
4.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方案
5.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方案
6.教师教育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7.教师教育基地教学设施建设方案
8.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建设方案
9. 名师发展平台建设方案
10.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及经费预算方案
1.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名称 |
|
学校地址 |
|
邮政编码 |
|
校园网址 |
|
学位点与学科建设 |
博士点数 |
|
教师教育类 国家级重点学科数 |
|
硕士点数 |
|
教师教育类硕士点数 |
|
教师教育类 省级重点学科数 |
|
是否具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
|
教师教育类 校级重点学科数 |
|
教师教育类专业建设 |
教师教育类专业数 |
|
教师教育类国家级特色专业数 |
|
其中 |
本科专业数 |
|
教师教育类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 |
|
专科专业数 |
|
教师教育类校级品牌(特色)专业数 |
|
教师教育专任教师情况 |
教师总人数 |
|
连续在中小学工作 一年以上的教师 |
|
其中 |
教授 |
|
教育学教师 |
|
副教授 |
|
心理学教师 |
|
博士 |
|
学科教学论教师 |
|
硕士 |
|
教育技术教师 |
|
特级教师 |
|
其他 |
|
在校师范生情况 |
总人数 |
|
其中 |
本科师范生数 |
|
师范类研究生数 |
|
专科师范生数 |
|
教育硕士数 |
|
近三年中小学教师培训数 |
总人数 |
|
其中 |
省级骨干培训数 |
|
其他培训人数 |
|
市级骨干培训数 |
|
近三年来教师教育研究状况 |
课题总数 |
其中 |
课题总经费 |
教改项目数 |
精品课程数 |
|
国家级 |
|
|
|
省部级 |
|
|
|
学校历史沿革和基本情况简介(包括从事教师教育的历史,限500字) |
2.教师教育基地负责人简介
姓名 |
|
性别 |
|
专业技术职务 |
|
第一学历 |
|
出生年月 |
|
行政职务 |
|
最后学历 |
|
第一学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
|
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
|
主要从事工作与研究方向 |
|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部。 |
获科研成果奖共 项;其中:国家级 项,省部级 项。 |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项,省部级项目 项。 |
近三年拥有科研经费共 万元,年均 万元。 |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人次。 |
最具代表性科研成果 (限5项) |
序号 |
成果名称 |
发表刊物或获奖等级,时间 |
本人排名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限5项)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讫时间 |
经费 |
本人承担工作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 |
序号 |
课程名称 |
授课对象 |
人数 |
课时 |
课程性质 |
授课时间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3.教师教育基地建设的总体设想
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与特色定位、组织机构建设 |
|
4.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方案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方案 |
(重点如何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范生养成教育。包括教师教育课程、教材、CAI课件建设、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5.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方案 |
(重点如何完善“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师范生实习支教制度。包括校内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
6.教师教育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
(包括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青年教师中小学挂职锻炼和鼓励教师深入中小学校) |
7.教师教育基地教学设施建设方案
教学设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
教学设施建设方案 |
(主要包括专业实验室、图书资料、镜像网站建设) |
8.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建设方案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建设已有的条件 |
|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与特色定位、机构建设 |
|
9. 名师发展平台建设方案
名师发展平台建设已有的条件 |
|
名师发展平台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与特色定位、队伍建设 |
|
10.基地建设项目及经费预算方案
序 号 |
项目 名称 |
负责人 |
金额 (万元) |
其中申报资助(万元) |
学校自筹(万元) |
项目起讫时间 |
备注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
|
6 |
|
|
|
|
|
|
|
7 |
|
|
|
|
|
|
|
8 |
|
|
|
|
|
|
|
9 |
|
|
|
|
|
|
|
10 |
|
|
|
|
|
|
|
合 计 |
|
|
|
|
|
|